12月10日,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与我会在广州联合举办“新能源·向未来”多晶硅品种专项培训,本次培训主会场由我会负责,北京期货商会、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深圳市期货业协会、浙江期货行业协会、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证券期货业协会、青岛证券期货业协会等7家兄弟协会设分会场通过线上视频同步参加培训。广期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郑宇玲在开班仪式上致辞,辖区期货公司从业人员共116人参加主会场现场培训。
本次培训课程设置紧凑充实。首先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金融专委会副秘书长贾丹老师深度分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贾老师指出,今年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周期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企业需保持战略定力,多元化布局并强化品牌渠道建设。她强调,光伏产业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全球变暖和能源转型挑战,光伏产业需要行业协同,推动低碳化转型。他在现场还提出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增长和提升全球竞争力。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监事主任严大洲老师聚焦于多晶硅产业的生产、应用及市场。严老师指出,我国硅能源产业在国家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但也面临着产能阶段性、结构性供需错配的风险。严老师通过分析多晶硅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中长期硅产业发展关注点,指出在全产业链成本降低的背景下,如果终端装机量实现超预期增长,将有助于缓解供需错配的问题。严老师建议行业内外加强交流与合作,保持创新实力,持续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长江证券电新资深研究员曹海花老师从全球视角分析了未来海外光伏市场需求展望,介绍了非欧美海外市场在缺电、政策激励以及低基数三大因素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快速发展,并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高需求增速。她强调,全球光伏市场长期需求强劲,中国企业需灵活应对美国贸易挑战,以保持全球竞争力。最后,曹老师现场展示了欧洲市场的增速放缓原因以及后续增长分析。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奎先教授详述了多晶硅的生产技术、市场行情和行业发展趋势。魏教授表明,我国多晶硅产业在全球已占据领先地位,当前行业面临价格、环保及技术等多重挑战。他展望未来,认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其中N型多晶硅料有望成为主流。在政策层面,魏教授提到国家对多晶硅的能耗和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绿色发展。尽管存在挑战,光伏行业的前景依然光明,并将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王建老师搭建了全面的多晶硅期现货研究框架。王老师揭示了多晶硅价格受供需变化、技术发展和政策调整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市场已从半导体需求周期转向光伏需求周期。通过分析电力价格体系优化、电力市场架构发展等多维度,王老师阐述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多晶硅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广期所商品事业部张晨阳老师解读了广期所的多晶硅期货及期权合约规则草案,旨在为参训人员提供实践指导。他阐明了多晶硅在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并从价格管理、产融结合和国际影响力等维度分析了多晶硅期货上市的必要性。在合约规则设计方面,张老师详细介绍了交割质量标准、基准品和替代品的定位以及合约具体条款。此外,他还提供了多晶硅产业的生产成本分析,为参训人员展示了全面的市场动态。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旨在提高期货公司从业人员对多晶硅品种的了解,提升期货经营机构服务产业和投资者的能力。展望未来,我会将继续加强与各交易所的沟通协调,持续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落实资本市场的“1+N”政策体系相关要求,后续将继续推出多样化、深层次的培训项目,增强辖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其竞争力,构建更加专业高效的行业环境,为辖区内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