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49年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0年
6月14日-23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改革封建土地制度问题。会上,刘少奇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阐明了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在闭幕词中号召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积极支持土地改革,像过去过好战争关一样,过好土改关,将来再过好社会主义关,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会议讨论和同意了刘少奇的报告及中共中央建议的土地改革法草案。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于30日公布施行。《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法》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此后,土改运动在有二亿九千万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地都派出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领导土改运动。大批机关干部、广大知识分子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报名参加土改工作团,投入了这一场空前伟大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2年
3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五反”运动中关于工商户分类处理的标准和办法》,28日,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这些文件根据“严肃与宽大相结合、改造与惩治相结合”的方针,规定了对贪污分子和违法工商业者的处理办法。根据这些规定,各级政府进行了定案处理工作。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3年
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至此,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利益,保卫了中国的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月31日 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写入了1954年4月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4年
3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会议提出了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经过反复修改,6月11日,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9月15日-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十三人为副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这次大会通过的宪法及其他法律,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5年
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及授予有功人员勋章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同日,国务院举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典礼。全军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有10名、上将军衔的有55名、中将军衔的有175名、少将军衔的有802名。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6年-1957年
4月28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宣传部长陆定一作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党中央的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1957年10月15日 武汉长江大桥提前两年建成,于本日隆重举行落成通车典礼。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77年
7月16日-21日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关于追认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决议;关于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决议;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关于提前召开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7月21日,邓小平在会上强调:对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78年
2月24日-3月8日 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决议,选举邓小平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11月10日-12月15日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央关于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设想,以及农业、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务院务虚会的总结等问题。在分组讨论中,陈云率先提出,为实现党内的安定团结,需要由中央考虑和决定,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与会同志的响应。
12月13日,邓小平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主要内容是: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三、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2月18日-22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全会在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并原则同意《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制定了加强农业的措施;决定改进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同时提出对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并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全会提出,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指导下,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来源:人民网
本素材由东方财富证券广州兴民路营业部提供!